《七零年代高冷老公要假离婚我秒答应》是傅景深所编写的,故事中的主角是傅景深,文笔细腻优美,情节生动有趣,题材特别新颖 离婚第二天,我就开始行动了。我兜里现在只有五块钱,这是原身的全部家当。在七十年代,五块钱不算少,但想要做生意,肯定是不够的。不过没关系,我有别的办法。一大早,我就出门了。苏母还在为昨天的事情难过,看见我
离婚第二天,我就开始行动了。
我兜里现在只有五块钱,这是原身的全部家当。在七十年代,五块钱不算少,但想要做生意,肯定是不够的。
不过没关系,我有别的办法。
一大早,我就出门了。苏母还在为昨天的事情难过,看见我要出去,连忙问:"晚晚,你去哪里?"
"去找工作。"我随口答道。
"找工作?"苏母愣了,"你一个女人找什么工作?"
在七十年代,女人工作的机会很少,大多数都是在家相夫教子。
"总不能坐吃山空吧。"我说完就走了。
我的目标很明确——供销社。
七十年代的供销社是最重要的商业机构,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商品流通。如果能在供销社找到工作,不仅能有稳定收入,还能接触到各种商业信息。
供销社在镇上,离我家有两公里。我步行过去,一路上想着待会儿该怎么说。
供销社的主任叫***,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。听说我要找工作,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。
"小同志,你以前做过什么工作?"
"我会算账。"我直接说出自己的优势。
在七十年代,会算账的人不多,尤其是女人。
***眼睛一亮:"会算账?你算给我看看。"
他随手拿了几张票据,让我计算总价。
我快速扫了一眼,心算了几秒,就报出了准确数字。
***核对了一下,惊讶地看着我:"算得挺快啊。你在哪里学的?"
"自学的。"我淡淡地说。
实际上,这是我前世的金融专业基础。对我来说,这种简单的加减法根本不在话下。
"那你为什么要来找工作?家里人同意吗?"***问出了关键问题。
我深吸一口气:"我刚离婚,需要自立。"
这话一出,***的表情立刻变了。
在七十年代,离婚女人找工作是很困难的。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会有偏见。
我紧张地等待着他的回应。
***沉默了很久,然后问:"你真的会算账?"
"当然。"
"那行,你先试试看。"他指着桌上的一堆票据,"把这些都算一遍,如果没问题,明天就来上班。"
我心中大喜,但表面上还是保持镇定:"谢谢李主任。"
接下来的两个小时,我埋头计算那些票据。不仅要算出总数,还要分类统计,制作报表。
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小儿科,很快就完成了。
***检查了一遍,连连点头:"算得很好,字也写得不错。"
"那我明天可以来上班了吗?"
"可以。不过先说好,工资不高,一个月十八块钱。"
十八块钱在七十年代算是中等收入了。我当然满意。
"没问题。"
"那就这么定了。明天早上八点来报到。"
走出供销社,我心情大好。
第一步计划成功了。
回到家,苏母正在做午饭。看见我回来,她急忙问:"怎么样?找到工作了吗?"
"找到了。"我如实说道,"在供销社,一个月十八块钱。"
苏母惊讶得差点把锅铲掉在地上:"十八块钱?这么多?"
苏父听到动静也过来了:"晚晚找到工作了?"
"在供销社当会计。"我有些得意。
苏父和苏母对视一眼,眼中都是不可思议的神情。
他们可能从来没想过,自己的女儿居然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。
"晚晚,你真厉害。"苏父由衷地赞叹,"没想到你还会算账。"
我笑了笑,没有多说。
其实我会的还有很多,算账只是最基础的。
当天下午,陈慧娟又来了。
她这次来,明显是想打听我的情况。
"表姐,听说你找到工作了?"
"嗯。"我正在整理明天要穿的衣服,没有抬头。
"在哪里啊?"
"供销社。"
陈慧娟眼中闪过一丝嫉妒:"那工资肯定不少吧?"
"还行。"我依然很冷淡。
陈慧娟见我不愿意多说,有些讪讪的。
"对了,我今天遇到景深哥了。"她忽然说道。
我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,但很快恢复正常:"哦。"
"他看起来很憔悴,估计是在后悔离婚的事。"陈慧娟故意试探,"表姐,你们真的不考虑复合吗?"
"不考虑。"***脆地说,"离婚是最好的选择。"
陈慧娟有些意外:"你真的不爱景深哥了?"
我终于抬起头看着她:"陈慧娟,我再说一遍,我和傅景深的事不用你操心。你要是真的关心他,可以直接去找他。"
这话说得陈慧娟脸红了:"表姐,你胡说什么呢?我只是关心你们。"
"关心就免了。"我冷冷地说,"我过得很好,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。"
陈慧娟被我说得无言以对,悻悻地走了。
晚上,苏母做了一桌好菜,说是为了庆祝我找到工作。
"晚晚,妈真为你骄傲。"苏母夹菜给我,"没想到你这么能干。"
"这只是开始。"我边吃边说,"妈,您等着看吧,我会让您过上好日子的。"
苏父也很高兴:"我女儿有出息,比那些只会在家带孩子的女人强多了。"
听到父母的夸奖,我心里暖暖的。
至少,他们开始接受我的选择了。
当天晚上,我躺在床上规划着未来。
供销社的工作只是第一步,我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。
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,国家政策会发生巨大变化,个体经济将被允许,甚至鼓励。
我要抓住这个机会,成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人。
而且,我还要让傅景深看看,没有他,我照样能活得精彩。
第二天一早,我准时到供销社报到。
***给我介绍了工作内容,主要是负责账目核算和票据管理。
这些工作对我来说轻松愉快,上午就把当天的活全部干完了。
下午闲着没事,我开始观察供销社的运营情况。
发现了一个问题:很多商品经常缺货,尤其是一些日用品。
我暗暗记在心里。
这是商机。
下班后,我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在镇上转了一圈。
我要了解这个时代的市场状况,为将来的计划做准备。
七十年代的商业还很简单,几乎没有竞争。只要有货源,不愁卖不出去。
关键是怎么搞到货源。
想到这里,我忽然想起一个人——我的大学同学张华。
在原身的记忆里,张华的父亲在省城工作,有些门路。
如果能和他合作,说不定能打开局面。
不过这件事不能急,需要慢慢计划。
回到家,苏母已经做好了晚饭。
"晚晚,第一天上班怎么样?"
"很好。"我笑着说,"李主任说我学得很快。"
"那就好。"苏母也很高兴,"咱们晚晚就是有本事。"
正吃着饭,门外传来敲门声。
苏父去开门,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:"叔叔,晚晚在家吗?"
是傅景深。
我心里一跳,但表面上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。
苏父把他领进来,脸色有些尴尬:"景深啊,你来了。"
傅景深点点头,然后看向我:"晚晚,我有话想跟你说。"
"我们没什么好说的。"我连头都没抬,继续吃饭。
"就说几句。"傅景深的声音很低沉。
我看了他一眼,发现他确实憔悴了不少,眼中还有血丝。
心里莫名一软,但还是硬着心肠说:"外面说吧。"
我放下碗筷,跟他走到院子里。
夜色朦胧,月光如水。
"你想说什么?"我背对着他问。
"听说你找到工作了。"
"嗯。"
"在供销社?"
"嗯。"
傅景深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说:"如果有什么困难,还是可以找我。"
"不会有困难的。"我转过身看着他,"傅景深,我们已经离婚了,你不需要对我负责。"
月光下,他的脸色显得很苍白。
"我知道。"他说,"我只是...担心你。"
"担心什么?担心我过得太好?"我冷笑一声,"不好意思,让你失望了。"
这话说得傅景深脸色一变:"你为什么要这样说?"
"因为事实就是这样啊。"我故意刺激他,"我现在过得很好,有工作,有收入,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。这样的生活不是很棒吗?"
傅景深紧紧盯着我,似乎想从我脸上看出什么破绽。
但我演技很好,没有露出任何马脚。
"你...真的不后悔吗?"他最终问道。
"后悔什么?"我反问,"后悔终于摆脱了束缚?后悔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?"
这些话像刀子一样,深深刺进了傅景深的心。
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,拳头紧握。
"苏晚晚,你真的变了。"
"是啊,我变了。"我笑得很灿烂,"变得更好了。"
说完,我转身走进屋子,留下傅景深一个人站在月光下。